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立施视界

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新规落地:企业合规要点与风险应对策略

作者:何璐璐 发布时间:2025-10-20 15:14:01点击:35

2025年10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平台企业首次需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这一新规标志着平台经济税收监管进入常态化、透明化的新阶段,对平台企业、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均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配套政策《关于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有关行政处罚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22号)及实务案例,深度解析合规要点与风险防范策略。

一、新规核心要求:从“自主申报”到“平台报送+数据比对”

  1. 报送主体与内容

    • 平台企业:需定期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址等)和收入信息(包括商品或服务交易金额、积分、补贴等)。

    • 平台内经营者:需如实申报全部销售收入(包括跨平台及线下收入),不得通过分拆收入、变更主体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

  2. 报送时限与频率

    • 平台企业需按季度完成信息报送,首次报送涵盖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

    • 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比对平台报送数据与纳税人自行申报数据,识别涉税风险

  3. 分拆收入的界定与处罚

    • 平台内经营者:补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

    • 平台企业:若策划、协助分拆收入,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面临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

    • 界定标准:将同一纳税主体的收入通过变更店铺主体、关联交易等方式分散至多个主体,以达到少缴、迟缴税款目的

    • 处罚措施

二、平台企业的合规义务与风险防范

  1. 合规管理要点

    • 督促其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年交易额超10万元需登记)并“亮证经营”

    • 定期核查其是否存在分拆收入等违规行为。

    • 信息报送机制:建立内部数据采集与审核流程,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 平台内经营者管理

    • 系统升级:优化平台数据接口,满足税务部门数据格式要求。

  2. 风险提示

    • 未按期报送:限期未改正的,按次累计处罚(12个月内连续违法记1次)

    • 瞒报谎报:存续期间违法次数累计,可能触发停业整顿

    • 协助偷逃税:如策划分拆收入,被认定为“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主体

三、平台内经营者的合规指引

  1. 市场主体登记与纳税申报

    • 登记要求:除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零星小额交易(年交易额≤10万元)外,均需办理市场主体登记

    • 收入汇总申报:合并各平台及线下收入,如实申报纳税,避免通过分拆收入、转换收入性质(如将工资薪金转为经营所得)偷逃税

  2. 常见风险与案例

    • 隐匿跨平台收入;

    • 通过关联方转移收入;

    • 被冒用身份信息(需通过个税APP申诉)

    • 风险点

    • 案例:某电商卖家将100万元收入分拆至5个主体,被税务机关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罚款,同时平台被责令停业整顿

四、行业影响与长效机制

  1. 促进税收公平与市场规范

    • 遏制“内卷式竞争”:通过全平台数据归集,消除线上线下、平台内外的税收监管差异

    • 打击违法活动:源头遏制“假平台、假业务”虚开发票、偷逃税等行为

  2. 优化营商环境

    • 合规激励机制:平台企业限期内改正不予处罚

    • 便利化措施:停业整顿后完成整改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解除处罚

五、专业应对建议

  1. 平台企业

    • 开展合规自查:清理未登记或登记信息不实的平台内经营者。

    • 建立涉税信息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报送责任人,定期组织培训。

    • 寻求专业支持:委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合规性审查,规避潜在风险。

  2. 平台内经营者

    • 全面梳理收入来源:确保所有收入(含补贴、积分等)均如实申报。

    • 规范会计核算:按店铺分别核算,避免收入成本混淆。

    • 妥善留存资料:保存交易记录、合同、银行流水等至少10年。

结语

互联网平台涉税信息报送新规的实施,是构建平台经济税收监管长效机制的里程碑。平台企业及平台内经营者应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将合规管理融入日常运营,从而在规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各方积极关注政策动态,必要时引入专业税务机构开展合规评估,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01709123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0-1020-535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