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纳税申报?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 立施税务争议组 整理/评论
怎么破??
万事不求人,其实你也可以。
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下纳税申报知识。
一、哪些人要进行申报? 纳税人,即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形象点讲,可以是你是我,是开办个体餐馆的朋友,是经营企业的亲戚,或者是提供应税服务的国家机关单位等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 鉴于个人发生应税行为,相关税费主要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或在发票代开环节以征代报,很少需要纳税人自行申报。本次我们着重介绍单位纳税人申报知识。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关于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2019年第2号)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关于做好个体税收和发票代开管理工作的通知(渝税发〔2019〕1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 二、对于单位纳税人要申报哪些税种?(税种认定) 主要看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税(费)种认定信息”,逐个罗列了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申报的所有税种。 如何查询税种认定信息? 1.电子税务局线上查询:登录电子税务局—> 我的信息—>“税(费)种认定信息”—>“征收项目”,常见的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2.主管税务机关线下查询:你也可以前往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查询。 例外情形。例如: 1.实行分月或分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的税种,如企业所得税,除按月或按季等申报已核定的申报的税种外,还应申报年报; 2.单位纳税人非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应税行为,可能还涉及按次申报,如单位购入厂房,可能涉及按次申报契税;购入车辆自用,可能涉及按次申报车辆购置税。 三、多久纳税一次呢?(纳税期限) 纳税人日常经营活动中每天可能完成无数笔业务,总不能每次发生应税行为都要申报纳税吧?当然不需要。税务机关会根据税种特点、结合企业应纳税额大小等方面核定,纳税人可以查看税种认定信息的“纳税期限”确定单位多久纳税一次,主要分为按月、季、半年等,分别表示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申报纳税一次。 如何查询税种纳税期限? 查看“税(费)种认定信息”—>“纳税期限”栏次。 例外情形,同理,适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按次申报纳税的应税行为等不核定税种的情形除外。 四、具体啥时候申报?(申报期限) 主要看税种认定信息的“申报期限”。 如何查询税种申报期限? 一般法定申报期限,查看“税(费)种认定信息”—>“申报期限”栏次,对于常见的按月或按季申报的税种,如增值税,一般每月或每季度完的次月15号为该税种的申报期限的最后一日。 例外情形,申报期限内遇到法定节假日怎么办?申报期限可能延长! 政策依据:一般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纳税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内有连续三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特别法另有规定的,同等条件下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处理。 延长后的申报期限如何查询? 对于常见的按月或按季申报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考虑法定节假日后的实际申报期限,可关注税务局官方网站——纳税服务——征期日历;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发布—>办税日历,查看申报期限起止日期详情。 五、申报前要注意些什么? 不管纳税人是自行设置账簿,还是聘请专业机构或财会人员代理建账记账,申报前都应该做好相关准备,保障申报如期无误完成。 政策:相关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二十三条规定。 1.要仔细检查账簿凭证、核对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等,准确进行财务核算,精确计算单位应纳税额。 2.要提前确认单位涉及税种申报截止日期,提早准备,尽早办理,错峰申报避免截止期限临近拥堵。 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申报? 1.主推线上电子税务局申报:电子税务局—>我要办税—>申报纳税—>申报纳税。 2.线下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当然,你也可以携带相关报税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主要是办税服务厅)办理申报,或采取邮寄申报等方式办理。 七、当期税款何时缴纳?(税款缴纳期限) 税款缴纳期限一般情况下同申报期限一致。 八、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缴税? 1.主推线上缴税:线上申报后,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三方协议扣款或者银联支付缴税。 2.线下全城通缴:税款缴纳已开通全城通办服务,你也可以就近选取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办理税款缴纳。 九、逾期申报有什么后果? 主动按期纳税申报是税收相关法律规定的纳税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如未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将可能会带来哪些涉税风险呢? 1.可能受到税务机关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能被处以罚款,因未申报涉及到税款未缴或少缴的,将按日加收应缴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影响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政策参见:《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信用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8号
)、《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纳税申报,将会按次扣减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影响年度纳税信用评定等级,随着联合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的完善,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发票领用、贷款申请、项目扶持等方方面面。 3.影响企业涉税事项办理。纳税人长期逾期未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有可能会被纳入风险管理,届时将不能网上办理涉税事项,也无法正常使用发票。 立施短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纳税人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完整的准备纳税申报材料、按照法定的期限、方式向税务主管部门申报缴纳相应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