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挖”出混凝土中的偷税证据
在被查企业账证资料大量缺失且不配合调查的情况下,检查人员“找数据挖事实”,抓住企业生产设备中真实记载的工艺配比数据,准确查清了企业以不记和少记收入方式隐匿销售收入的违法事实,依法作出了刚柔并济的处理,得到企业认可和遵从。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淮南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在短时间内成功查处了一起“扫黑除恶”涉税案件,显示了深挖大数据的价值。
前不久,淮南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接到上级交办的“扫黑除恶”涉税举报线索,被要求尽快查清安徽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涉税问题。
专案组调取A公司2015年~2018年的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同步从“金三”系统里调取其税收申报数据,深入比对分析有关数据。比对分析发现,该企业被查期间的账证大量缺失,财务数据失真。
鉴于这种情况,专案组决定采取“找数据挖事实”的方法,转而到购买使用该企业混凝土的单位和个人实地调查,逐一查对该企业的有关销售数据。
专案组研判,第一步必须初步确定A公司的年产量、平均销售价格和资金状况,这些需要对海量数据科学分析。通过梳理比对有关涉税信息,专案组发现,A公司的进销货物数额存在巨大差异。
43224条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A公司向56户企业和个人供货,涉及施工项目75个,其中加工混凝土数量、配比标号、浇筑方式、发货方等均有记载。